C919首次成功商飞,这些“河北力量”在默默支持→ 今日聚焦
5月28日,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你知道吗?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的背后,这些“河北力量”在默默支持。
(资料图片)
01
河钢集团提供"钢铁支撑"
打造大飞机,生产整体构件的模具——大型模锻压机是关键。此前,全球仅有美国、俄罗斯、法国3个国家拥有类似设备。而生产模锻压机的关键,又是机架所用的顶级钢板。这一重任,落到了河钢集团舞钢公司的肩上。
河钢集团舞钢公司科技部核电钢研究所技术员 谢东:厚度大、单重大、性能要求高、表面质量高,此前国内其他公司无法生产。
但是在研发之初,研发团队就被一个"裂纹"困住了手脚。
河钢集团舞钢公司一炼钢一档责任工程师 薛帅斌:传统用途来讲,连铸坯允许有"裂纹"存在。但是390毫米厚大飞机项目用调质钢20MnNiMo对钢的内部质量、洁净度等指标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因此在一炼钢生产环节,必须生产高品质合格用电渣锭熔炼母材。
控制钢水热度,调整铸机参数,重置铸机浇注拉速,一项项干扰因素被逐步排除,"争气钢"初露峥嵘。要实现完美的产业应用,轧制之后才能见真章。
河钢集团舞钢公司轧钢工 任亚强:它的轧制难点是表面质量和板型的控制,特别是板型控制,已经超出了轧机的设计能力。
在室温常年保持在五十度的轧钢线上,一曲产业创新的"冰与火之歌"正在奏响。提升设备技术水平、创新钢板压平工艺...... 最终,表面不允许有任何缺陷、平直度不超过6mm/米的行业轧制难题被彻底攻克。
河钢集团舞钢公司科技部核电钢研究所技术员 谢东:我国第一块390mm厚20MnNiMo钢板,就是出自我身后这条生产线。这款钢板主要用在8万吨模锻压机上,有了这款模锻压机,3分半可以制造一个飞机起落架,大大地提升了我国的装备(制造)能力,使我国装备生产能力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02
国产大飞机C919配件特种胶辊“冀州产”
制造C919大型客机使用的航空航天铝板生产线对胶辊耐磨、耐温、平衡度的要求较高,普通胶辊难以胜任,作为我国胶辊行业旗舰企业,冀州春风集团河北春风银星胶辊公司担负起为大型客机生产线开发配套特种胶辊的重任。该公司成立专门攻关小组,从北京化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聘请了专家教授,并引进国内同行业第一条电脑配料轧胶自动生产线,最终成功研制出了可供C919大型客机使用的特种胶辊。
03
大飞机C919的三项研发成果与河北这所高校有关
燕大课题组进行轴承项目实验。
轴承项目:从零开始,三年攻关
据了解,2009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把C919的关节轴承安装与固定工艺研究和部分轴承寿命评价的工作交给了燕山大学。之所以选择燕大,是因为其有着悠久雄厚的学科基础,特别是2007年燕大与国防科工委联合成立了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013年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合作成立了自润滑关节轴承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这是中航集团唯一一个建在系统外的实验室。
在C919的机身上有3000多个关节轴承,这些轴承被分成各个种类,然后按照种类进行评价。在接受这项工作之初,燕山大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没有现成的评价标准、没有相关的实验设备,课题组负责人召集燕大多个学科负责人一起攻关,历时3年多,不仅设计出多台实验设备,并用自行研发设备顺利完成了课题任务。“这个项目有十几个科研人员以及数十位学生参与,是大家共同完成了课题,也是燕大综合实力的体现。”设备主设计师胡占齐教授说。
课题组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液压管路分析方面的实验。
液压管路震动: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液压管路就像人的血管,液压泵就像人的心脏,一旦出现问题,飞机也就像人体一样会出大问题。”5月8日,燕大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权凌霄向记者介绍时说。
在2014年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大型飞机电液动力控制与作动系统新体系基础研究”项目中,燕山大学孔祥东教授课题组承担了其中的关于液压管路震动研究的任务,并且在项目的年审中评审组对这个课题打分非常高。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客机ARJ21-700的液压管路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客机有800多根液压管,哪怕有一点儿小改动都要征求人家同意,而且他们只是告诉你行或者不行,从来不告诉你原因。”这些技术壁垒摆在面前,课题组能得到的资料极其有限,他们就从这些有限的资料中去做大量分析,还邀请了燕大多个专业的老师共同研究,有时还向其他学校老师“求助”。正因为在飞机液压管路震动方面开展了很多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组才能最终破解了种种难题。而课题组的一些共性理论成果已经在C919的进一步优化以及C929的研发上得到应用,也为我国研究其他民用客机机型提供理论基础支持。
中机身部段成功运输1600公里交付中国商飞。
中机身运输:进行实车试验,多项研究获国家专利
在大飞机本身精密技术的研发之外,燕大还承担了承力结构最为复杂的中机身运输所需要的特殊运输车辆的研发设计。据了解,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赵静一教授团队多年来研究着“大型精密装备快速运输车关键技术研究”课题,2013年,该团队接受了研发设计C919中机身运输车的任务。
“从制造厂到上海浦东,大约1600公里的路程,要经过不同级别的公路,还有立交桥、收费站、桥涵等等路况,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证机身不能变形。”团队成员、燕大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郭锐向记者介绍说,要将中机身按照要求送到目的地,团队需要解决抗震、空气动力、复杂地形驾驶等多种难题,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难点,该团队不仅从理论上做了大量工作,还与合作公司按照1:1的比例制作了一个C919的模型,并且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实车试验。最终,在真正运送中机身时,近1600公里的路程,他们研发设计的运输车仅用了21个小时便将中机身安然无恙地送到了目的地。而该团队在研发设计过程中攻克的多个技术难点也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纵览新闻客户端综合自河北新闻网、冀时客户端)
标签: